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喜迎党代会•五年奋进路】科学研究篇:强化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9-12 点击数: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南京工程学院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我校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肩负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系统科学谋划学校高质量发展蓝图的重要使命。自南京工程学院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抢抓机遇,求实创先,改革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为总结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振奋全校师生精神,迎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特开辟【喜迎党代会•五年奋进路】专栏,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科技与产业工作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申博扩硕升大学”发展规划,系统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创新1111计划”、持续加强产学研合作和知识产权转化、有序开展校企改制等工作,科技成果和科研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全面增强,有力支撑了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为创建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工程大学做出了积极贡献。



科技管理政策持续优化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科技政策,规范科研项目、经费、平台、知识产权等管理工作,加快学校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科研积极性,激发科技创新动力与活力,持续完善和优化学校科技管理政策文件,制定或修订《南京工程学院科研项目分级认定办法(试行)》《南京工程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管理办法(暂行)》《南京工程学院高层次成果积分奖励办法(试行)》《南京工程学院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认真履行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职责,制定《南京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完成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成立4个专门委员会和19个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学术道德专门委员会作用,开展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宣传教育,强化科研诚信管理体系建设。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紧密围绕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基于“建平台、组团队、育成果”工作思路,构建了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省级、校级、院级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学校科技事业稳步前进。

五年来,学校省级平台实现快速增长,新增立项建设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5家、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创新平台和团队数量在省内同类高校中遥遥领先。由学校牵头组建的“江苏机械制造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连续三年获得“科创江苏”评估第一等次。

“科技创新1111计划”实施四年以来,10个校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初具规模,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科研项目及成果呈稳步上升趋势,8个工科研究院共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6项,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纵向项目87项,新增横向项目到款2.64亿元,授权发明专利397件;2个文科研究院荣获省部级奖1项,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纵向项目22项,新增横向项目到款1728万元。同时,覆盖学校所有二级教育教学单位立项建设院级研究所69个,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考核和绩效激励。

上述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构建,在高层次人才聚集、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重大项目承接与成果转化、标志性成果产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纵向项目科技成果量质齐升

针对国家级和人文社科类省部级纵向项目建立预申报制及校内外多轮辅导制,积极组织基金申报动员会、经验交流会和学术沙龙等,反复打磨申报书,着力提高纵向项目申报书质量。召开重大科技合作工作推进会,强化国际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组织科技成果报奖专家讲座、校内遴选、一对一辅导等活动,提升科技成果奖提名书质量。

五年来,新增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102项,包括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省重点研发计划、省优秀青年基金、省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在内的省部级项目532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超1亿元;发表高水平收录论文1400余篇;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0项,其中一等奖5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8项,获奖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省同类高校首位,实现了科技成果跨越式量质齐升新局面。



产学研与技术转移成绩喜人

秉持“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指导思想,坚持走校地校企协同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道路,在持续加强学校自身产学研合作能力建设的同时,不断探索技术转移服务新模式,提升产学研合作组织管理水平,拓展产学研合作渠道,构建完善的技术转移网络。紧密依托省科技厅、省交易市场、省统筹中心等平台资源,充分挖掘校地校企合作资源,构建线上和线下两级产学研对接活动互动体系,实现产学研对接活动的常态化和高效化。面向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江宁区联合打造的“环天印湖校地融合发展示范区”被列入江宁重点战略规划,与中机联、中电联、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燕山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进行战略合作。五年来,举办校地校企大型产学研对接活动数十场,承接各类特色产学研合作项目2500余项、合同总经费7.54亿元,到款超6亿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undefined

知识产权工作实现历史突破

学校注重知识产权创造与技术需求分析、产学研项目深度融合,提升知识产权技术水平与质量,实现知识产权从创造到转化应用的闭环全程运营。开创“以服务行业产业需求为导向、以高水平应用研究为基础、以高价值专利培育与转化为抓手、以政产学研用协同为路径”的特色知识产权创新与运营管理模式,不断规范高价值专利申请和专利转化流程,明确专利转化分配机制,激发广大师生专利申报和转化积极性。

五年来,专利申报和授权数量持续增长,累计申报发明专利2700多件,专利转化累计670件,转化金额2940余万元,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专利转化金额突破1000万元。2019年成立南京工程学院知识产权运营中心,2021年获批“江苏省专利转化专项项目”和“南京市智能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牵头成立了“江宁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专利质量稳步提升,专利奖实现历史性突破:“人造草坪填充用空心热塑性橡胶填充颗粒及其制备方法”获2019年江苏省优秀专利奖,我校参与的“一种深海采油设备接头用钢及其锻件的制造方法”获2021年中国专利优秀奖,“环保设备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项目”获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特别展铜奖。



学科交叉驱动社科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学校党政联系全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校科协、校社科联为组织支撑,推进校内外科学研究力量融合互动,举办多层次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智库研究。省部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获批数量近三年逐步提升,其中,交叉学科类省部级项目10项;获批2个省级智库基地,8篇咨询报告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相关政府部门应用采纳,2项成果获江苏省智库研究与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7项成果获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3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实现突破,2次获得江苏省社科界学术大会优秀组织奖。

校企改制资产经营顺利推进

鼎牌公司股权顺利转让,科技园土地厂房出让,为学校创造了超过1亿元的收益。康尼公司连续8年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校办产业支撑学校成功申报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产教融合基地、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印刷厂、书源、鼎牌等校企所属事业编制人员平稳分流,产业人员队伍保持稳定,校企改制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科创中心顺利投用,大学科技园工作稳步推进。资产经营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管理规范性持续提升。

学校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1号 | 邮编:211167   版权所有©南京工程学院   苏ICP备05007116号-1